我們身邊經常聽到過這樣的例子,孩子沉迷于游戲成績一落千丈,沒考上高中,家長把這一結果歸結于游戲的禍害,這時候孩子想要學習電競家長是萬萬不會同意的,甚至認為學了電競會廢了孩子。認為學習電競就是打游戲,這是大多數家長都會犯得帶有偏見性的錯誤。
電子競技不等同于游戲,它基于游戲但是又超越游戲,是集文化、科技、競技、娛樂、社交、開發于一身的擁有獨特商業屬性與用戶價值的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產業。國家很重視電競行業的發展,2019年國家批準了13所高校開展電競專業,主要從事理論方面的研究為電競培養高素質高理論的人才服務電競行業。由此就可以看出電競專業的專業性。
電競專業學習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電子競技產業概論、電子競技游戲與技法、電子競技文化、電子競技運動心理學、電子競技運動心理學、電子競技戰術設計、電子競技數據多媒體技術 、電子競技比賽觀察與分析、電子競技數據分析、電子競技賽事舉辦和策劃等。
可以看出學習電競不只是單純地打游戲,是需要學員從一點一滴學起,從理論到實踐,層層深入,學習期間不僅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電競的快樂,更是在無形之中讓孩子構建成一種成熟的關于電競的價值體系,同時,在團隊作戰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語言溝通能力,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就業方面,做職業選手更好,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這需要一定的天賦支持,當前我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市場,但是與此不相適應的是,電競行業的人才缺口極大,人才稀缺是電競這一新興產業面臨的瓶頸之一。
電競產業市場規模逐漸擴大,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超1800億元。與此同時,電競人才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據悉,未來五年電競人才缺口達到350萬人,新興的電競行業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追逐的夢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加入到學習電競專業的行列中。所以,學生學成之后,除了做職業選手這一條路之外,可以做賽事運營和賽事策劃和主播解說方向幕后工作,還可以做游戲建模,游戲人物的創作與策劃,崗位很多,不用擔心就業問題。
所以,電競不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專業,家長應該改變其長期的誤解和偏見,真正去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這個專業,遵循孩子內心的真正興趣和需求,希望所有因喜愛而選擇電競的學生保持本心,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