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印發《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86%的電子競技員從業者,其薪資是當地平均工資的1~3倍,預測未來5年電子競技元人才需求量近200萬人。毋庸置疑的是,電子競技時代已經來臨,那曾被認為“誤人子弟”的電子競技已發展為收入高、前景好的新職業。
電競“職業化”大勢所趨
今年4月份,人社部正式公布了兩個新職業,電子競技員與電子競技運營師,電競職業化備受關注,一時間占據網絡榜首。無論在全球還是國內,電競行業都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18年體育行業調查報告》,2018年全球電競行業的收入為8.05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達到15.8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8.4%。
在國內,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2144.4億元,同比增長5.3%。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9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為940.5億元,預計2020年超過1350億元。巨大的市場規模使得電競相關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電競職業化大勢所趨。
電競人才缺“主角”更缺“配角”
目前我國的電競企業,除了電競賽事相關企業外,電競產品運營企業、贊助商、直播平臺、電競俱樂部、廣告公司等企業均對電競運營師崗位有需要。調查顯示,電競行業接近六成的從業者,從業時間不滿三年,在進入電競行業時,具備專業經驗的只有三成。電子競技運營師從業人員遍布全國各地,北京、上海、江蘇、西安、廣州、成都、重慶等地為從業人員高密度聚集區。另外,山東、浙江、安徽、湖南、遼寧等地的電競小鎮建設也帶動了周邊省市的電子競技就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只有不到15%的崗位處于人力飽和的狀態,預測未來五年電子競技運營師人才需求量近150萬人。可以看出,電子競技運營人才十分稀缺,整個人才市場基本屬于空白狀態。電子競技產業的快速持續發展,需要高層次的人才作為支撐,盡管國內電競產業鏈已經初步發展形成,但相比國外發達國家電競市場,國內電競產業發展時間尚短,運營人才較為缺乏。
當然,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萬眾矚目的電競職業選手,目前產業更需要的電競賽事中的“配角兒”。專家建議,電競教育的課程安排,應該主要以服務型人才培養為主,滿足目前行業的崗位需求。總結一下,這類“配角兒”人才得懂電競,比如說管理賽事運行戰術的運用,電競比賽的錄制,電競的導播, 電競的主播等等一系列的這些技能。
專家觀點:
四川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秘書長劉葉航:被錄入新職業意味著電子競技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此次電子競技員和電子競技運營師成為新職業,將有利于電競真正被大眾認可。電子競技是未來發展很重要的行業,它不僅是體育產業,還涉及的到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內涵十分豐富。無論是陪練還是職業選手,待遇都十分優厚,月薪基本達到五位數。但是在運動員保障方面還亟待規范,選手的職業病已經不可忽視,他們如何進行科學的訓練和康復,都需要更細致的規范。
山西省人社廳職建處郜軍:在國際賽事的推動下,電子競技已成為巨大的新興產業,電子競技運營師數量增加和電子競技員職業化勢在必行。此次電子競技員和電子競技運營師成為新職業,將有利于電競真正被大眾認可。但是相比于產業的發展速度,電競專業人才缺口巨大,人才培養仍是杯水車薪。由此可見,新職業的產生勢必促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改革,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相適應,促進職業教育培訓質量提升,實現人才培養培訓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
南京新華電競專業再升級,成立電競學院
在2017年,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率先開設電競專業,于2018年12月29日成立電競學院,今年,專業再升級,劃分為電競新媒體與電競動漫游戲設計兩大專業,打造炫酷的電競教室,聘請專業的電競講師,且與金鷹電競,直尚電競和深圳人人體育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共同育人,只為更好的培育出符合電競發展的電競人才。當然南京新華培養的不僅是電競人才,還是與其他產品結合的復合人才,是為整個電競行業培養人才。
未來5年電競人才需求量近200萬,電競少年你準備好了么?